|
您正在浏览[时光机]频道,这篇文章记录了从5818 天前开始的旅程,提醒您:时光易逝,但回忆永存。
前不久,神经系统科学家大卫·伊格曼抛出一项非常有趣的理论,在对外界事物的反映时间上,大个子要比个子较低的人要慢一些,尽管差距非常的细微。
这也就是说,个子低的人比个子高的人要先感知这个世界,如果6英尺4英寸的亚伯拉罕·林肯和一个身高5英尺2英寸的人肩并肩行走,那么当那个5尺2寸的人感知到某件事情时,林肯随后才会感知到,尽管其中的时间要以微秒计算。
我们总会称呼那些个子较高的人为傻大个,其中的“傻”自有他的道理。为什么很多人总是说那些7尺大个没有很高的智商,或者是缺乏很好的直觉?好吧,或许他们的聪明程度和直觉本能不比其他人差,但他们可能在感应事情上比别人慢十分之一秒,也就是当我们在这一刻感触到某件事的时候,他们还处于0.1秒之前的世界。
当然,0.1秒眨眼一瞬,听上去并不多,想一想,NBA每一节比赛12分钟,每次进攻限时24秒,谁会在乎0.1秒?然而当把这个时间精确地归结到一次盖帽,一次扣篮或者一次抢断的时候,这就有了意义。比如一个人在面对某一变化时,他的本能反映是多长时间,然后你在他反映时给他增添10%的限制,结果会有很大不同。这就是为什么大个子总会被人们认为很笨拙。为什么姚明会被比他低很多的球员封盖,为什么肖恩·布拉德利总是会被别人羞辱,那些镜头还总会被拿出播放。为什么NBA历史上最优秀的中锋很少有身高超过7英尺1英寸的?或许这就是最根本的原因。
当然,伊格曼没有特别具体的说明,这只不过是一篇很普通的文章,纯粹是假设推测而已。但是如果一个身高6尺和一个身高5尺的人之间的反映时间差0.1秒,那么像姚明和布拉德利那样高到极致的球员反映时间是否会有更大的差别?
看看最近10年NBA的选秀,每支球队都总是想要一个能力突出的大个子,而不是锋线球员或者后卫。这可以理解,毕竟有能力的大个子非常稀少,而那些锋线球员非常容易找。然而,这可能仅仅是就高度而言,人们总是在注重身高的同时忽略他们的膝盖上要承受更多的重量,当然,凭借纯粹的篮球技术克服反映时间的问题的大个子更是少之又少。
所以在选秀大会时选择超过一定身高的球员也存在一定的问题,以哈基姆·塔比特为例。每个人都承认他在比赛当中的进攻技巧还需要继续增强,但是进攻不加强又如何?在防守端,球员需要盯着球,因为他们知道在防守当中的角色,知道对手可能出现在什么位置。在进攻端,人们会把注意力放到你的身上,他们会迅速地移动到你面前,尝试着将球从你手中掏走。这就不在是塔比特的进攻技巧如何的问题了,而是他能否适应,他的反映能否跟上节奏。
因为伊格曼的文章不是非常详细,所以不能够轻易地下结论,但是用此解释那些早已形成的身材和速度成反比的理论似乎也符合逻辑。但是通过这些,我们对那些身高占有很大优势的球员又增加了一些尊重和钦佩。他们需要与对手拼抢,每次跳投之后还需要承担自身的体重,还需要与自身的反映时间作斗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