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正在浏览[时光机]频道,这篇文章记录了从5808 天前开始的旅程,提醒您:时光易逝,但回忆永存。
尽管上半场前半个小时的比赛,中国队似乎又回到了以往与伊朗队的节奏中。我们攻不出去,只能在后场依靠跑位来防守;左路活跃但面临太多压力,右路于汉超身体僵硬,但就在上半场双方进入僵持阶段时,郜林利用补射为中国队打入致胜一球。中国队一扫自1994年亚运会后对伊朗队90分钟不胜历史。凭借这粒领先球,高洪波的战术思想在下半场得到展现,并一度在下半场让伊朗队只能疲于防守。中国队终于一扫十四年来的肮脏气。 上半场中国队胜在无失误
上半场中国队遇到了很大的麻烦,年轻球员间的生疏配合使中国队无法形成有效的进攻,右路只能依靠于汉超一人拿球突破,荣昊试了几次助攻之后,在马达维基亚的攻势下就退了回来;杨昊要注重于左路的防守,而周海滨显然还没找到自己的位置。于是中国队的几次零星进攻有何杨在右路长传发起,郜林则沦为左边锋。
在上半场前三十五分钟的比赛中,中国队唯一坚持的就是尽量依靠短传球和两三人间配合去撕开伊朗防线,撕不开也坚决不冲吊(何杨的长传为斜长传至左路,左路再转至中路,并非冲吊)。结果中国队在顶住了伊朗队前三十五分钟攻势后,利用对手体能下降开始反攻,并且最终由荣昊利用任意球为郜林助攻得分。如果真要为上半场复盘的话,我们得承认一点,伊朗过于轻视中国队,他们想一口在上半场赢下来,他们试图象以往那样用猛攻令中国队出现混乱,但是中国队没有出现混乱,反而利用定位球得分,这说明伊朗并没有真正研究目前这支中国队,还是按照经验和记忆在踢球。
中国队上半场最出色的一点就是没有乱,高洪波不断在的场边大喊球员注意位置,在荣昊开始助攻后,杨昊自动补动左后卫位置上,这让中国队的整体防线没有给伊朗队一点点机会。上半场中国队最成功的一点并非是那次任意球,而是整体的防守以及精准的传球率。尽管个人突破机会不多,但是没有给对手中路反击机会。也正是因为这一点,我们得以在上半场开局不利的情况下撑到了43分钟,并赢来了进球。下半场高洪波终现功力
当姜宁在第55分钟上场之后,高洪波的战术思想才得以全面展现。下半场伊朗队被逼入绝境,他们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失误:包括球员拿球中摔倒,数次直接将球传出边线,门将掷后场球掷出边线,球员相互间传球失误。反观中国队,我们不断利用球场的宽度做文章,姜宁上场后不断试图从左路内切至伊朗禁区,最经典的一幕出现在第61分钟,何杨在右后场一脚长传中路,中场左路得到的姜宁带球急进,切入禁区口后射门偏出。整个进攻路线由右至左再突入中路,伊朗队的整条防线被何杨与姜宁两人一脚传球完全搅乱,那一刹那,也许能让伊朗队回忆起他们与日本队交手时的场面,日本队就曾利用球场宽度和跑位做文章,将伊朗队踢的没有脾气,而现在,中国队也利用相同的方法对付他们。
这才是高洪波最想踢出来的足球,我们可以轻松的控制住节奏,利用球场的宽度搅乱对手防线,同时最大程度释放中国球员在技术和速度上的优势。我们也可以看到,在下半场第50-75分钟
内,伊朗队完全被打懵了,他们在中场根本就传不出威胁球,甚至很轻松的就被中国球员将球断掉后组织二次进攻。一个原因是中国队的这种战术扼杀了伊朗队的特点乃至心理优势,第二个原因是伊朗队没有想到中国队会这样踢球,他们记忆里的中国队一如朱广沪杜伊科维奇或者阿里汗,或者用防守消耗时间,或者一谓打乱试图在前场寻找到运气。他们想不到中国队还能踢出技术足球。
即使在1994年广岛亚运会那场胜利,戚务生的中国队依然赢在防守反击而非阵地进攻。阿里汗在2004年将伊朗队拖入点球大战,就把自己当做了英雄;杜伊科维奇在2006年亚运会上拿着克劳琛留给中国足球的财富乱糟蹋;朱广沪战伊朗是未战先怯;殷铁生战伊朗是寻找差距,打之前先给自己定下来必输的定论。与前四位教练相比,高洪波此役手中的阵容最生涩,却打出了最漂亮的一仗。因为这场比赛中国队有技术,有血性,有意识有信心。而以往四位中国队教练,根本无法将这四点融到一场比赛之中。
前两场热身赛一胜一平,高洪波似乎已经让球迷找到了信心。但是必须看到,他未来的道路还很长,中国队现在士气高涨,是因为他们踢的是以前从未踢过的足球,他们似乎把十几年来的未曾找到的信心一下子都收获了,但未来的困难会很多。高洪波需要明确前场的攻击套路和进攻点,还需要找到一位中后场的核心,如果不准备用郑智或者周海滨,他就必须早点敲定一位,这个人还不一定是蒿俊闵,因为蒿的作用在进攻上。高洪波需要的是一位自由人,而杨昊,看起来是最符合这个要求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