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切换到宽版
广场
BBS
圈圈
Group
家园
Space
登录
立即注册
马鞍山聚网
»
广场
›
能豆广场
›
时光机
›
官方新闻
›
市图书馆60年四次变迁 我市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发展壮 ...
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429
|
回复:
0
市图书馆60年四次变迁 我市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发展壮大
依然如故
依然如故
当前离线
追踪器
狗仔卡
累计送礼:
0 个
累计收礼:
0 个
发表于 2009-8-22 09:30:25
|
查看全部
|
阅读模式
您正在浏览[时光机]频道,这篇文章记录了从5734 天前开始的旅程,提醒您:时光易逝,但回忆永存。
信息来源:马鞍山日报|2009-08-22
1955年,我市有了第一代图书馆。从这里起步,市图书馆走上了频繁搬迁的旅程,60年来历经4次变迁,最终落户于我市市政公园南侧,成为我市三大文化工程之一。越来越多的市民走进图书馆,尽享阅读的乐趣。市图书馆的变迁,是我市文化基础建设的一个缩影。60年来,马鞍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的变化,可以用“翻天覆地”来形容。
记忆:由“小”和“慢”的起步
1955年8月,马鞍山矿区人民政府文卫股图书室开始为矿区职工提供图书报刊,习惯上称为“一馆”。1974年4月,市图书馆成立,1976年1月“二馆”正式对外开放,马鞍山市区始有独立的公共藏书、阅览、管理综合机构和场所,并逐渐成为学习研究和图书系统业务交流活动的中心。
在市图书馆工作了35年的宋延露,从16岁开始就与图书馆结下不解之缘,可以说是马鞍山图书馆4次变迁发展的见证人。对以前的市图书馆,老宋的记忆就是两个字———“小”、“慢”。改革开放前,我市各项建设资金都相当紧缺,能够用于文化设施建设的也就更少。二馆虽然在一馆的基础上已经有了很大进步,但也只相当于现在一个中学图书馆的大小。
所谓“慢”,宋延露说的是借书还书的过程。“二馆刚开的头几年,还实行闭架借书制度,读者要借书得一张一张地翻目录卡片,找到自己需要的书目,再将书名和书号记下来交给馆员,然后馆员根据卡片到书库中找出这本书,并在读者的借书证和书背卡上登记相关信息,读者才能把书借走。”遇到借书不还的读者,宋延露还要一本一本地去讨还,骑个自行车,按照借书证上的资料找过去。
1980年,二馆结束了闭架历史,实行开架借阅的新制度。为了告知读者,宋延露特意跑到当时的市广播电台特意录了一段《致读者信》,还用《梅花三弄》配了背景乐,在馆内放了很久。
历史:60年间曾搬迁4次
回忆起市图书馆几经变迁的“峥嵘岁月”,市图书馆馆长贾莉告诉记者:“新中国成立以来的60年间,市图书馆就搬迁了4次,搬到三大工程之后,很多新老读者跟我们说,现在这个图书馆条件太好了!”
一馆位于我市幸福路100号,当时只有一个阅览室和一个借书处,几百平方米大小,藏书2万余册,职工13人,大体相当于一个厂矿图书室。随后二馆位于湖北路12号,建筑面积1318平方米,后几年盖了个书库,总的加起来约2000平方米,藏书17万余册。
改革开放后,市图书馆藏书量剧增,大量图书无法上架。1993年10月,市委、市政府决定兴建新馆。1996年9月12日,三馆正式对外开放,位于艳阳路56号。主体大楼高7层,建筑面积7000多平方米,下设七部一阁一中心,设施较齐全。2005年,市图书馆为当涂籍作家、著名文艺评论家吴泰昌设捐书阁,三馆藏书量达到31万册。今年5月1日,市图书馆新馆正式开放,设计藏书量140万册,建筑面积接近2万平方米。
目前,马鞍山市图书馆已成为我省最先进的公共图书馆之一,日均接待读者几千人次,是我市人气最旺的文化场馆。
现状:文化基础设施变化巨大
市图书馆的变迁发展,其实只是马鞍山文化建设和发展的一个缩影。进入新世纪以来,市委、市政府加大了对文化事业的投入,作为我市近年来文化设施建设的最大手笔,图书馆、博物馆、大剧院“三馆合一”的马鞍山市公共文化三大工程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推进,它的建成也让我市的文化基础设施一跃进入全省领先行列。
60年间,马鞍山的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引以为豪的三大标志性文化工程,一个更加宏观的“大文化”工程正悄悄浮出水面,它包括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文化精品创作、文化成果展示等多项指标在内的大文化工程,将涉及文化、体育等多个方面。江南之花、诗歌节、李白、李之仪等等,这些马鞍山“文化关键词”,不断地丰富着市民的内涵和外延,更好更快的发展就在不远的将来。
本报记者 盛李锐
图书馆变迁
每一条内容都代表用户宝贵的个人意见和观点,欢迎建议和指正.
回复
送礼
使用道具
举报
热气球
空间站
沉默卡
喧嚣卡
变色卡
千斤顶
显身卡
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关于我们
关于我们
加入我们
新闻动态
联系我们
服务支持
官方商城
成功案例
常见问题
售后服务
投诉/建议联系
admin@discuz.vip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复制和建立镜像,
如有违反,追究法律责任
关注公众号
添加微信客服
Copyright © 2001-2025
马鞍山聚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经营许可证/EDI编号:皖B2-20220283
皖ICP备2022000810号-1
|
皖公网安备 34050302000772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微信客服
QQ客服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