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196|回复: 0

火箭演绎“长尾效应” 四胜开局令专家大跌眼镜

累计送礼:
0 个
累计收礼:
0 个
发表于 2009-11-8 11:53:19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您正在浏览[时光机]频道,这篇文章记录了从5649 天前开始的旅程,提醒您:时光易逝,但回忆永存。
昨天,火箭主场105比94击败雷霆,开赛以来4胜2负,排在西部第四,表现好得叫人大跌眼镜。而在赛季开始之前,众多专家悲观地预计,失去三巨头的火箭将难免成为联盟里的受气包,在内线被对手摁住死打。但是,这一切惨状不但没有出现,火箭反而打出了令人耳目一新的整体篮球。




  目前的火箭队进攻节奏很快,但并非是典型的跑轰风格,他们很注意传球配合,争取一切机会向内线切入,或者利用突破来制造简单的中距离投篮机会,对前场篮板的争抢也非常积极,球队中没有人会一意孤行地强打,也没有所谓的进攻核心球员,每个人都可能给对手造成杀伤。而且,他们还保持了一贯的防守强度。
  在阿泰斯特离开之后,火箭彻底告别了“巨头时代”,不得不继续完善快速的整体篮球风格,6场比赛下来,火箭5人场均得分上双,基本上每一个点都在作出贡献,可以说,火箭队在篮球场上成功演绎了“长尾效应”。
  著名的“长尾理论”是美国《连线》杂志主编克里斯·安德森在2004年提出的,他告诉我们,在新经济领域,最大的市场不在传统需求曲线的头部,而在曲线中那条无穷长的尾巴。也就是说,热门的东西固然有不错的市场,但如果把所有非热门的商品叠加起来,市场其实更大,而这是传统经济的盲点。
  火箭队就是这样,他们被迫失去了最热门的球员,不得不最大限度地开掘其他球员的能力。而事实证明,如果这些球员得到良好调动,聚集起的能量也是很可观的。而幸运的是,主教练阿德尔曼和总经理莫雷实际上都是“长尾理论”的高手。莫雷有引进球员的独到眼光,他擅长从市场中发现被低估的球员,并把其中适合火箭队的球员挑选出来,而且屡试不爽,斯科拉、兰德里、布鲁克斯、巴丁格等人都是莫雷的得意之作。而主教练阿德尔曼则有最适合角色球员发光的战术体系,他所擅长的灵活多变的整体小球战术所强调的,就是速度、配合以及个人特点发挥,于是队中的每一名角色球员都得到了施展的空间,积蓄的能量得到了释放。
每一条内容都代表用户宝贵的个人意见和观点,欢迎建议和指正.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投诉/建议联系

admin@discuz.vip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复制和建立镜像,
如有违反,追究法律责任
  • 关注公众号
  • 添加微信客服
Copyright © 2001-2025 马鞍山聚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经营许可证/EDI编号:皖B2-20220283 皖ICP备2022000810号-1|皖公网安备 34050302000772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微信客服
QQ客服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