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正在浏览[时光机]频道,这篇文章记录了从5560 天前开始的旅程,提醒您:时光易逝,但回忆永存。
坚持有国际米兰特色的本土化坚持有国际米兰特色的本土化 关于国际米兰的本土化问题,一直是一个很有争议的问题。在重视青训的同时,并不是就放弃引进其他俱乐部的意大利球员,在转会市场上有合适的意大利球员,国米也应该争取,比如巴里队的两名年轻中卫。
该帖被浏览 971 次
坚持有国际米兰特色的本土化
坚持有国际米兰特色的本土化
关于国际米兰的本土化问题,一直是一个很有争议的问题。支持本土化的认为:一支意大利球队总靠外援打天下,凝聚力不强,关键时刻总让人不放心,而且在意大利国内的认同感不强。反对的则认为:现在意大利的本土球员水平够得咱买不来,水平差的配不上国米,而且国际米兰俱乐部建立一百多年来的传统就是国际化,提倡融合,以没有必要坚持本土化。我的观点是本土化很有必要,但是不是狭义的本土化,而是坚持有国际米兰特色的本土化。所谓国际米兰特色的本土化,就是以青训为主、买入为辅逐步实现本土化。
首先从青训说起。近年来,国米对青训加大投入,取得的效果显著,涌现出了巴洛特利、桑顿、科尔欣、奥比、斯蒂法诺维奇等一批有相当有潜质的新星,并且更年轻的德拉涅罗、阿里贝克、克里赛迪格等源源不断地涌现。国际米兰俱乐部的传统就是多样性,开放,公平,向全世界所有球员敞开大门。在这些新人里,外籍球员占到了半壁江山,我认为他们也是国米本土化的一分子,因为他们是国际米兰自己的青训培养出来的,他们对国米的认同感和意大利球员是一样的,不管以后走到哪里,国际米兰都是他的母队。相对的本土的球迷对这些外籍球员的认同也是和意大利球员是一样的。看看我们的萨队,会有国米球迷因为他是阿根廷人而减少对他的支持吗?萨队对国米的忠诚会因为他不是意大利人而减少吗?答案都是否定的,因为萨队是在国米成长起来的,这种感情不是用钱可以买来的。当然,对于新人的使用不可拔苗助长,应该循序渐进。国米现在的做法我认为就非常的理性和科学。现阶段重点培养巴洛特利和桑顿这两个小家伙,给他们时间和空间,让他们在与萨内蒂、斯内德、埃托奥这些顶级球星一起的训练和比赛中成长。等他们能够在一线队打上主力或半主力了,再从青训营里挑选最有潜力而且更年轻的两到三名球员,依然按照他们的成长模式进行培养,逐渐地形成一种模式。这样在不影响国米成绩的前提下,慢慢地就可以实现有国米特色的本土化。
在重视青训的同时,并不是就放弃引进其他俱乐部的意大利球员,在转会市场上有合适的意大利球员,国米也应该争取,比如巴里队的两名年轻中卫。但是这一切都要在不削弱国米实力和不妨碍国米实力增长的前提下,如果有机会签下高水平的球星,不管他是什么国籍,都应该签下,在这方面意大利球员没有优先的资格。正因为如此,才有了潘德夫,马里加的引进,以及对科拉罗夫、莱德斯马的谈判。
很高兴,国际米兰正在坚持有国际米兰特色的本土化,效果也在逐渐显现。若干年后,也许代表国际米兰上场的依然没有几个意大利人,甚至没有意大利人,但他们一定是11个国米人。PAZZA INTER!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