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正在浏览[时光机]频道,这篇文章记录了从6140 天前开始的旅程,提醒您:时光易逝,但回忆永存。
三河古镇,安徽巢湖岸边的一颗明珠。这里,有着丰乐、杭埠、小南三水流贯,河网纵横;五里长街,圩堤交错,“外环两岸,中峙三州”;又是历来商贾云集之地,坐拥“皖中商品走廊”美誉。 如今的三河镇,是国家AAAA级风景区,她以独特的水乡风貌、历史积淀,在安徽众多蜚声中外的旅游景区中占据着一席之地。然而今年3月间,三河古镇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却不再是因为美丽的水乡景致、悠久的历史文化,吸引人们的,是为如此良景重新寻觅“良主”的“声声叫卖”。 [img] 2007年10月1日,游客荡舟在星光灿烂的小南河上。当晚,安徽省肥西县三河镇正式启动“星光灿烂夜三河”系列活动。国庆节期间,三河镇政府在小南河近400米的河道两边,设置灯饰、浮雕、背景音乐、游船等,同时配合地方戏曲和民俗乐曲表演,让游客在观赏璀璨灯光和精彩演出的同时,感受“夜三河”独特的魅力。 新华社发(徐勇 摄) 古镇公开“叫卖”惹风波 三河镇历史悠久,文化灿烂、人杰地灵,物阜民丰,境内名胜古迹众多,历史名人辈出。太平军将领陈玉成、李秀成在三河一战击败清军取得了近代史上有名的三河大捷,当地至今仍留有当时的大本营、古城墙、古炮台等遗迹。此外,李鸿章家粮仓、杨振宁客居地等遗迹也保存完好,宋太祖寄宿“二龙街”、庐剧“小辞店”等传说也从这里走出。 平地起风波。2008年3月4日,一则《关于三河古镇刘同兴隆庄等景点租赁、拍卖公告》出现在三河镇的网页上。公告称,“为使三河古镇的旅游业更具活力,实行市场化运作,现将刘同兴隆庄、杨振宁旧居、鹤庐三个景点对外租赁、拍卖,诚望有识之士积极参与。” 在具体的细节上,公告写明,竞价租赁的景点租期分为短期或长期,租赁协议每三年一签,租金面议。一旦确定租赁,承租方可以在不改变景点经营性质的前提下自主经营,现有景点布展和设施也一并移交给承租方管理。景区管委会对租出景点负有管理、监督、外围环境保障责任。承租方可以在承租期内加大投入,但投入前需将规划报管委会,并且经过后者的同意方可实施。 [img] 三河镇 (资料图片) 除了租赁的形式外,“买家”还可以选择通过拍卖方式取得景点经营权。经过国有资产管理部门评估后,竞拍公司将对景点实行公开拍卖,景区管委会对拍卖后的景点负有指导、监督、环境保障责任。同样的,“拍卖后景点不得改变经营性质”。 继此之后,三河又计划将古镇一些有价值的非文物旧民居通过政府逐步征收后,面向全球整体对外招商引资开发或招租,实行连片开发,整体经营,打造古镇休闲文化基地。 据了解,这一计划涉及的旧民居共有4处130多间房屋,占地4200多平方米。这些房屋都是具有一定历史、保存完好的砖木结构的老宅子。旧民居对外招商和招租后,将依据《三河镇总体规划》和古民居保护的有关原则进行“修旧如旧”的恢复和开发,不影响其古色古香的原始古街风貌。但经营者可以通过打造特色饭店、旅馆、游览点、茶楼等,丰富古镇旅游文化休闲内容和特色。
或租或拍:景区管理的“突围”之路 对于租赁、拍卖景点,以及征收、连片开发古民居的做法,三河古镇景点管理处认为,这是“更新思想谋出路、大胆尝试市场化运作模式、另辟旅游发展蹊径”的一种尝试,是长期政府主导经营之后的新探索。 管理处对外宣称,从2000年发展旅游以来,三河镇政府不断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对景区内道路、路灯、景观等不断进行修复和改造,直接用于完善旅游设施的资金已超过1亿元。尤其是杨振宁旧居等景点,先后投入2000多万元进行修复和建设,如果加上古镇整治、拆迁居民安置等,投入至少达到三四亿。 然而,“这种支出收入极大不均衡,支出大于收入”。虽然通过“三产”的拉动作用,古镇的餐饮、房地产、商贸等都得到了发展,但每年只有几十万元门票收入,加上各项税收等不过百把万。相对应的,每年仅聘用管理人员所要支付的工资就耗费几十万元,让镇政府背上了沉重的财政包袱。归结起来就是,“建设投入较大,效益不明显”。 此外,缺乏专业人员、管理水平不高也是制约三河旅游发展的瓶颈,长期政府主导带来的“副作用”开始显现,不少景区从业人员管理水平有限,市场意识、服务意识难以建立。几种因素叠加起来,管理处认为,三河旅游的经营和管理已远远不能满足旅游市场的需要,无法策划出有影响的活动把游客真正留下来,无力抢占市场份额。 “而租赁或是拍卖可以吸纳更多旅游发展资金,随之引入的市场化管理也将更富有科学性,有利于对景区景点进行包装和整合,以此推出一部分高档次、有品位的景点,丰富三河旅游内涵。” 三河景区管理处旅游办公室高昌锁副主任介绍说。 他表示,全面实行市场化运作后,不仅可以刺激旅游业使其更具活力,同时政府由原来的“管理者”转变为“宣传员”,也可以腾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加大旅游产品的开发和研究,做好环境基础服务,做大做强旅游业,在全国范围内推介三河旅游。
[img] 三河镇 (资料图片) 事实上,景区经营管理权被承包、景点被租赁并非三河镇首创。自2000年以来,全国许多省市都出现了类似的景区被某公司或个人承包经营管理权的事件。然而现象归现象,对于“风景名胜区应不应该出让”这一根本问题却一直存在正反两种观点。 持反对态度的专家认为,风景资源有着不可替代性和惟一性,不能片面追求市场效益而对世界遗产和国家风景名胜区进行带有私利性质的开发。类似河南“愚公泉”等一些景区资源被过度开发、环境遭到破坏、服务质量下降、管理混乱的“结局”,更以“前车之鉴”佐证了这一观点。许多专家甚至发出了“很难想象黄山、故宫这样的风景名胜区如果被某个公司或个人承包将会是什么境况”的疑问。 然而,也有许多“宽容派”人士表示,世界上并不乏名山大川交给私营保护、开发的成功案例,同时也存在很多政府经营管理不善导致风景名胜遭破坏的个案。因此,“姓公姓私不重要”,关键在于建立管理约束机制,以及必要的分级“放权”机制,这样一来,无论风景区是“公立”还是“私立”,都可以保证其可持续发展。 “三河景区部分景点的出租或是拍卖从根本上也是为了保护古镇,为了当地旅游业更好的发展。任何取得经营权的单位也都必须遵守古建筑保护条例和三河镇的总体规划,以及单个景点的单项规划,盈利的渠道也不能通过过度的开发,而是通过创新旅游商品、发展演艺活动、增加门票收入来取得。”高昌锁表示。 三河镇的“寻租”行动还在继续。记者了解到,目前已经有十多家单位希望详细了解承租、承拍的具体细节,景区资产评估也进入了最后阶段。 “无论是拍卖还是租赁,都要以保护资源为最根本出发点,然后才是景区经营性开发。”高昌锁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