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卷之下,每个孩子都承受着巨大的压力,父母再过分看重成绩,无异于堵死了孩子最后的退路。放弃无用的焦虑,给孩子一个松弛、温和的成长环境,才是对孩子最好的助力。◐ 记得电影《你好,李焕英》中,女儿对妈妈李焕英说:“你未来的女儿会长得很漂亮,很有出息。”但是李焕英却回复道:“我只希望我未来的女儿健康快乐就好。”
在这“鸡娃”教育内卷的当下,如此开明、佛系的父母,让很多人直呼羡慕。 曾几何时,“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每一个家长对孩子的期待。 希望孩子出人头地,是为人父母的心愿。 更有话说:我们的教育,最焦虑的不是孩子,而是家长。 这足以证明,家长对于自己孩子的未来,相当重视。 但是近几年,“佛系”、“躺平”的出现,很多父母育儿的观念也在悄悄改变。 很多家长变得“佛系”了。 “鸡娃”热潮退去,大量“佛系”家长涌现,他们不在乎孩子的成绩,只看重孩子的身心健康。 为什么会出现那么多的“佛系”家长? 归根结底,也是无奈之举。 1. 家长自顾不暇,只能听天由命 有句话是这样说的,搬起砖没法抱你,放下砖没法养你。 我相信,如果不是被现实打败,没有哪一位父母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好好学习,也没有哪一位家长愿意躺平。 孩子自制力差,如果缺乏父母监督,想要孩子自律,本身就是一件比较困难的事情。 但现实是,大多数家庭,父母忙于生计,为了生存,工作繁忙,家庭工作两难全,难以顾及孩子的学习。 农村家庭更甚,父母一年到头背井离乡,唯有逢年过节才能回家看望孩子,想要管孩子,也是鞭长莫及。 看到别人家的孩子,送去辅导班,花钱请人辅导学习,难道这一类家长就没想过吗? 他们只是无奈给不了太多,为了生存精疲力竭,只能选择“佛系”。
2. 孩子不争气,实在是没招了 我们不得不承认,并不是所有的孩子天生就是读书的料,也不是所有的孩子都能成为学霸。 很多时候,即便家长再怎么努力“鸡娃”,孩子依旧那么“平凡”。 即便花费了大量的钱财,给孩子请了辅导,报了培训,依旧看不到孩子的改变。 孩子如同一块顽石,风吹雨淋、日晒火烤,毫无改变! 家长心累,孩子也疲惫。 不如随缘而去,让孩子平平安安,健健康康地成为普通人,这也不失为一个好的选择。 当然,也有家长坦言说,他的孩子学习成绩并不理想,但是在绘画方面却有天赋。 所以,他发现与其逼迫孩子追求好的学习成绩,导致孩子压力大,情绪差;不如试着躺平,“佛系”一点,让孩子在喜欢的领域做自己喜欢的事,说不定就能发光发热。 不追求孩子成为一个优秀的学生,让孩子发展自己的个性,是无奈,更是选择。
可能是身心健康 前阵子,河南一学霸,留下一封引人深思的遗书,结束了自己年轻的生命: “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我走后,他们会给你们减少作业,增加休息,这不是因为他们良心发现,也不是因为他们变成了好人,而是因为我来过。”
从遗书中不难看出,孩子文笔优秀,但也满怀心事,不知与何人说。 有人说是家长太卷了,给到孩子过大的压力; 也有人说是学习负担重,孩子承受不来; 但无论是什么原因所致,孩子内心所承受的压力都是真实存在,不容忽视的。 无处安放的情绪,成了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心理学家陈欣银说: “孩子能取得这么好的学习成绩,他们在情绪适应以及心理健康方面,是付出一定代价的。” 但教育不该以牺牲孩子的 “心理健康” 为前提。 还记得“完美”孩子张一得吗 ? 托福考试满分,被素有“美国南部哈佛”之称的埃默里大学录取,然而,开朗阳光的优秀大男孩却在19岁时选择结束自己的生命。 事情发生后,父亲老得的教育方式被众人质疑。 过于沉重的父爱以及期待,虽然培养出了优秀的孩子,但也令孩子感到窒息。 这是一个肩负太大压力的“幸福”男孩,也因为优秀而郁郁离世。 成绩最好,精神不正常又有何益? 以心理残疾为代价换取的高分,最终只会害了孩子。 家长要明白,人的教育,是爱的教育,掌握好教育的度,孩子身心健康,是任何事情的前提。
学习成绩无法决定孩子一生 北大校长蔡元培曾经说过:“决定孩子一生的不是学习成绩,而是健全的人格。” 好成绩,并不是决定孩子未来的唯一标准。 不是每个孩子都是天之骄子,部分人的孩子注定是平凡的,何必非逼他走那个不现实的路。 要明白孩子的极限值,不顾实际地逼迫只会导致父母或者孩子走向极端。 《傅雷家书》有言,成就的大小高低,是不在我们掌握之内的,一半靠人力,一半靠天赋,但只要坚强,就不怕失败,不怕挫折,不怕打击。 佛系家长,不但勇于接受孩子的平庸,更勇于接受孩子的多样。 只要孩子能够坚强面对生活,在苦难挫折面前,不退却,那就是成功。 用聪明与成绩去衡量一个孩子是否优秀未免过于片面,平凡的我们,拥有一个好身体才是最重要的。 家长放下执念,不再勉强孩子,接受孩子的“平凡”与“普通”,将身心健康摆在首位,也未尝不可。 人和人之间是有差距的,有人的一出生就在罗马,而有的人,却并没有想要前往罗马的想法,或者努力了也难以到达。 有的孩子上985、211,而有的孩子却只能勉强上完初中、高中。 但是后者将来未必就不成功、不幸福。 人对幸福的定义是多样的,不一定站得高就幸福,不一定有钱有权就幸福。 有一个健康的身心,是幸福标准的前提。 “佛系”家长的出现,其实更多的是回归到教育的本质。爱的教育,“德智体美”缺一不可。 我们不能取其一而去评判一个孩子优秀、好坏与否。 家长要明白,教育孩子,前提一定是让孩子在健康快乐的基础上“成龙成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