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 马鞍山紫霞路和九华路 及各大公园的道路旁 随处可见圆润金黄的银杏果
不少市民认为银杏果营养丰富 就把它们捡回家食用 更有年轻人出于好奇 尝试“自制白果”
市城管局园林处工作人员 提醒广大市民 银杏果有毒,不能乱捡 未经专业处理也不能吃
银杏果又称“白果”,虽在《本草纲目》中被记载有“温肺益气、定喘嗽”等养生功效,但未经专业处理的果实潜藏危险。研究表明,未经处理的银杏果含有较多银杏酸。这类物质具有明确的致敏性、细胞毒性和免疫毒性。此外,果仁和胚芽中还含有氰化物(一种剧毒物质)和类似生物碱的毒物。
银杏果种皮和果肉中含有致敏成分,若剥壳时汁液沾到手上,容易引发接触性皮炎,轻则手发红、发痒,重则起水疱、刺痛。黄色的核心部分果仁中含有氢氰酸、银杏酸、银杏毒素、致敏蛋白等毒性成分,若食用不当或过量食用,可能产生毒副作用。胚芽中含银杏酸、氢氰酸,是银杏果中毒性成分含量最高的部位,尤以绿色的胚芽毒性最强。 因此,若在不了解的情况下把银杏果捡回家食用,有毒的部分没去除干净,或者蒸煮的时间不够,中毒的风险很高,严重者会危及生命。
如果不慎接触或误食了银杏果,市民应保持冷静,并根据不同情况采取相应措施: 对于轻微皮肤过敏,若接触银杏果后出现局部皮肤发红、发痒,应立即用洗涤剂彻底清洗接触部位,随后可涂抹炉甘石洗剂以缓解症状。若出现红肿、疼痛加剧,应及时就医。 若出现严重接触过敏,如全身性皮疹、呼吸困难、喉咙发紧等严重过敏反应,必须立即停止接触,并迅速拨打120急救电话,向医护人员明确说明“接触银杏果过敏”。 一旦怀疑因食用银杏果中毒,并出现呕吐、腹痛等症状,可立即采用催吐法进行初步急救——用手指刺激咽喉部,尽可能吐出胃内容物。同时第一时间拨打120,尽快前往正规医院就诊,切勿延误治疗时机。
考虑到仍有部分市民有食用白果的习惯,专家提醒,食用白果必须遵循安全原则,不鼓励、不提倡市民自行捡拾和加工路边的银杏果。路边银杏果长期暴露在复杂的环境中,可能受到汽车尾气、灰尘、病虫害及农药残留等多重污染,安全性无法保证。 如有食用需求,市民可通过正规商场、药店等渠道购买经过专业炮制、符合安全标准的白果产品,更为省心、安心。
记者 | 何一旻 摄影 | 唐焱 一审 | 李悦蒙 二审 | 陈希颖 三审 | 王小明
转载声明: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平台 《别捡别吃!马鞍山街头已出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