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东北部大地震了。
火灾,海啸,爆炸,核电站泄漏,不断的余震……
看到这些消息,自己的心理上,在经历了最初短暂的狭隘的想法之后,已经回归正常了。
由于历史问题和种种原因,我们有很多的理由和事实可以去幸灾乐祸。
犹如2008年汶川地震时极少数外国人发表的对中国地震灾害的恶意言论那样。
但是在强大而恐怖的自然灾害面前,我们都是渺小的也是平等的。
我觉得,我们在帮助国内灾区同胞的同时,给那些受灾的日本灾民祈福也是应该的。
2006年,由于工作原因,我被公司派遣到横滨市都筑区的总公司研修。
在那里工作和生活了将近两年时间。在那两年里,我所接触和经历的一些人和事,让我对日本有了深入一点的了解。
他们在很多方面的成果和态度还是值得我们尊敬和学习的。
下面就选三件让我感触很深的事情和大家聊一聊。
一:日本人遵守交通规则之严格和高度自觉性,以及互相礼让的行为,让我感叹不已。
先说这个严格和自觉。
我住的地方按照行政级别来说,属于乡村级的。那里的马路上车辆和行人都不多,路口使用的是按钮式交通灯。
就是过马路前按一下按钮,然后稍微等个十几秒就会变成绿灯,然后再通过。
我经常看到一些日本人,即使是马路两头很远的范围内都没有车的情况下,
依然选择先按按钮,等十几秒,再过马路的方式。
我们可以说他们守规则守的死板了,不会随机应变,但是换个角度来看,
这也是日本人整体国民高素质的一个小小的体现。
再说这个互相礼让。
有一次我在一条没有交通灯只有斑马线的小马路边,看到一位行人要过马路。
这时来了一辆小汽车,车子直接就停了下来,并且开车的人伸出一只手做了个手势,
让那位行人先过马路。而那位行人过了马路后没有直接就走,而是给那个开车的人
做了一个感谢的动作,然后才离开。
一开始觉得这可能是个别现象,没什么。可是后来经常坐日本同事的车一起出去,
他们在一些交通口时也是同样的做法。有时候两辆车过一个路口时,
都会给对方做手势,让对方先行。
原来这不是个别现象,而是一种社会公德。
二:我们很多人从小就是看着各种抗日题材的片子长大的,我以前对日本人印象也不好,即使我在日本公司上班,
日本同事对我们也都挺好的,但是骨子里就是觉得他们不好。
但是后来我遇到了一个日本人,他的短暂的出现,让我的观点有所改变了。
那是我刚到日本的时候,日语刚开始学,什么也听不懂。日本公司同事带着我们几个中国同事去横滨的八景岛玩,
看焰火表演。遇到了那个日本同事的一个朋友,大概40岁上下的样子。
当他得知我们是中国人的时候,说了很多话,态度也很奇怪。好在我们中国同事中有一个经理级别的,日语还不错,
就翻译告诉我们说:那人的父亲以前参加过侵华战争,他的父亲从小就告诉他,他们以前做错了,
以后遇到中国人一定要向中国人赔罪。(大概是这个意思,毕竟我那时候一点没听懂,翻译的人也不是日语很精通。)
在焰火表演结束我们准备回去的时候,那个日本人尽然还给我们磕头赔罪了。虽然途中大家都喝了一些酒,
那人可能有些喝多了,但依然让我感到一些慰藉,让我改变了原来的观点。
不愿意正视历史,摆正态度的,只是极少数的个人和团体。对于大多数的日本人,我们也应该改给予公平公正的评价和态度。
有兴趣的朋友,可以查阅“1970年12月7日,联邦德国前总理勃兰特双膝跪在波兰犹太人死难者纪念碑前”的相关资料。
三:汶川大地震后日本国内官方和民间发起的募捐活动。
汶川地震时,我还没回国,日本电视和媒体上有很多为中国地震灾区募捐的报道和活动。
我所在的日本总公司也专门弄了一个募捐箱,从董事会成员到普通日本同事也都或多或少的进行了捐款。
我们抛开金额多少不说,确实有很多日本人在通过各种方式在为我们地震的灾区人民做点什么。
我当时看到日本给汶川灾区捐款的报道时,心里是很感动的。
想想自己,2007年日本新泻地震后,遇到过给新泻灾区募捐的人,我当时选择无视了。
现在想来还是有些歉意的。
最后我想说,以上的文字只是表达自己的感受而已。
为那些受灾的日本灾民祈福,
不愿意的人不必表达愤慨,
愿意的人就默默的祈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