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移动社区

!login_bar_tip!

搜索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查看: 6|回复: 0

放假通知!

[复制链接]
累计送礼:
0 个
累计收礼:
0 个
发表于 2025-6-11 08:48:5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能豆子导读

详情见下文。





根据马鞍山市教育局此前发布的

《马鞍山市中小学2024-2025学年度

第二学期行事历》

我市幼儿园、义务教育阶段和普通高中

2025年暑假放假时间为

幼儿园、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为7月4日

普通高中学校高一、高二年级

分别为7月5日、7月12日


今秋新学期开学时间为

幼儿园、义务教育阶段学校
普通高中学校新高一、高二年级
8月28日教职工报到
8月29日、30日学生报到
9月1日正式上课
新高三年级

8月25日正式上课


084736pi88w5q5k9pzlfls.png

暑假来了
这件事一定要注意
预防溺水,从我做起

暑期来临,孩子们的快乐时光也伴随着潜在的危险——溺水。据统计,溺水是我国1~14岁儿童的首要死亡原因,特别在暑期,溺亡事件频频发生。家长和孩子只要了解以下防溺水措施,就能有效避免溺水悲剧。

认识溺水,警惕危险

溺水往往发生得快速又突然。2分钟就可能发生窒息,4~6分钟就可能发生溺亡。同时,溺水可能是无声的,并不伴随大喊大叫,这增加了及时发现的难度。

不同年龄段的孩子易发生溺水的场所有所不同。4岁以下幼儿溺水易发生在家中脸盆、水缸、浴池等蓄水容器;5~9岁儿童则多在水渠、池塘、水库等地方遇险;而10岁以上孩子的溺水更多发生在江河、湖泊等自然水域。此外,管理不规范的泳池和戏水场所也是儿童溺水的高危场所。

记住,只要有积水的地方,就可能发生儿童溺水。哪怕只有3厘米深的水也可能导致幼童溺亡。化粪池、石灰池、建筑工地坑洼积水,以及非游泳区域的户外水域都是溺水发生的高危场所。即使会游泳,也可能发生溺水。

预防溺水,家长如何做?

有效看护:当孩子在水中或水边时,家长应做到“不分心、不间断、近距离”。若无法亲自看护,应委托可靠的成年人代为照看,切勿交给未成年人。多人看护时需明确指定看护人。

消除隐患:定期检查并清空家中的蓄水容器,可用加盖子、安围栏、装门栏等方法,将水源与低龄儿童隔离。

安全教育:选择有资质的游泳或玩水场所,严格遵守安全规定,学会自救和施救。教授学龄儿童基本的游泳和水上安全技能,从小培养自我保护意识。

防护装备:选择专业的游泳漂浮装置,进行乘船等水上活动时,务必为孩子穿戴救生衣。

关注天气:雷雨、大风等恶劣天气下,避免带孩子前往水边或进行水上活动。

预防溺水,儿童如何做?

避免私自下水:无论何时何地,不私自下水游泳,不擅自结伴游泳,不在无家长或无教师带领的情况下游泳。不在无专业教练指导的情况下跳水或潜水。

选择安全水域:注意游泳或戏水场所是否具备开放资质,是否有监管员、救生员和游泳须知标示,在场所规定的区域和时间范围内玩耍。不到无安全设施、无救援人员的水域游泳。

掌握安全技能:下水前做好热身运动,避免空腹、过饱或剧烈运动后立即下水。不在水中打闹或做危险动作。学龄儿童学习基本的游泳和水上安全技能。乘船等水上活动时,应保持全程正确穿戴救生衣。遇到恶劣天气不进行水上活动。

提高安全意识:经过河、湖、沟、渠、塘等地方,要谨慎慢行,经过有警示标志的地段,更要加倍小心。不到有溺水危险的地方玩耍打闹、清洗衣物、打捞物品。

会自救、会施救

084737bixneo1ihuon3ec6.png

科学自救:一旦遇险,保持镇静,屏住呼吸,踢掉鞋子,放松肢体,尽可能使头部后仰,口鼻部露出水面呼吸,呼气要浅,吸气要深。注意抓住水中漂浮物。当救援者出现时,不要惊慌抓抱救援者,听从救援者指挥。

安全施救:遇到溺水者,首先保持冷静,可采用“叫叫伸抛法”进行救援。第一个“叫”是大声呼救,第二个“叫”是拨打急救电话;“伸”是若有竹竿等物品,在确保自身安全的前提下,伸给溺水者;“抛” 是可抛掷漂浮物如救生圈、泡沫块等给溺水者。切记,不要贸然盲目下水施救,以免发生次生事故。

健康小贴士




正确急救:先检查是否有呼吸与心跳,清除口中的淤泥与杂草;如果无呼吸与心跳,先进行5次人工呼吸,然后进行胸外按压30次,之后按照人工呼吸2次、胸外按压30次的比例循环;如果有呼吸心跳,让溺水者侧身,便于呕吐时,及时清除呕吐物。不要进行任何控水或倾倒体内积水的做法。

让我们携手努力,为孩子们筑起一道坚实的防溺水安全网,践行“暑期防溺水,安全不放假”!让孩子们的暑期生活更加安全、快乐!

综合:马上新闻

转载声明: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平台 - 作者: - 文章:《放假通知!》- 原文地址:https://mp.weixin.qq.com/s/VdSrmOt0YCIM1rtXnL_qbA,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每一条内容都代表用户宝贵的个人意见和观点,欢迎建议和指正.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马鞍山聚网 ( 皖ICP备2022000810号-1|皖公网安备 34050302000772号 )经营许可证/EDI编号:皖B2-20220283

GMT+8, 2025-7-18 07:14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